丙肝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我国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超过1.85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部分慢性丙肝患者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每年因丙肝而死亡人数达35万。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去年推出的全球首部《丙型肝炎感染者筛查、关护和治疗指南》明确提出:各国要加强对丙肝的筛查识别,高危人群要及时进行筛查,一旦确诊就要接受正规的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疾病科胥婕主任介绍,《丙型肝炎感染者筛查、关护和治疗指南》倡导丙肝需要早筛早治,并对丙肝的治疗方案做出了规范和推荐。丙肝的情况在中国同样不容乐观,估计有1000万名丙肝患者,但目前的筛查率和治疗率低,就诊率不足2%,接受抗病毒治疗者仅约4万人。及早筛查和即刻治疗是改善丙肝防控现状的根本措施。
丙肝病毒善“伪装”,长期潜伏损害肝脏
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是2至16周,平均7周。“然而,大多数丙肝患者在感染的急性期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可能出现疲倦、恶心、腹胀等轻微症状,这是因为丙肝病毒会伪装自己的蛋白质外套,使其不易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拒之门外,从而躲藏在人体内不断地损害肝脏,这使得50%~80%的丙肝病毒感染患者进展为慢性丙肝。
胥婕主任介绍,一般患者在染上丙肝后都没有任何症状,正是因为如此才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体检不筛查丙肝,所以感染丙肝的患者不易被发现,在体检中有三成患者肝功能检验正常,平时也没什么症状;还有部分患者仅出现转氨酶偏高,却被误以为是疲劳、饮酒等引起,并因此耽误了诊断和治疗,有些甚至发展到肝硬化和肝癌才发现。
危害大,高危人群要及早筛查
资料显示,中国患者当中约有70%未能得到及时诊断,仅12%的患者获得规范的治疗机会。如不尽早治疗,70%-90%的丙肝病人会发展成慢性肝炎,10%-15%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衰竭。
由于目前丙肝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所以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都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筛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去年年底发布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对丙肝的筛查和管理进行规范指导,明确定义了筛查人群、筛查时间,并要求对筛查出抗体阳性的人群应及时进行丙肝病毒核酸检测,以确认是否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胥婕主任指出,在中国,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包括:1、1992年以前接受过输血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2、维持血液透析者;3、共用过注射器者;4、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检查、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5、静脉内注射毒品者;6、艾滋病毒感染者;7、感染了丙肝病毒的母亲所生的婴儿;8、接触过丙肝病毒阳性血液者;9、不安全性行为者;10、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进行文身,穿耳洞,针灸者等。
胥婕主任强调:丙肝与乙肝不同,假如仅仅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转氨酶正常,肝脏病变轻微,可暂不治疗,只要定期随访和观察;但丙肝则恰恰相反,一旦感染,它对肝脏的损害就会持续进行,因此,无论病人有无症状,无论转氨酶是否正常,只要体内携带了丙肝病毒,就应尽快治疗,不宜拖延。
丙肝可治愈,规范治疗要趁早
绝大多数患者对丙肝缺乏了解,并不清楚丙肝是可治愈的,在被确诊后,都表现出紧张、焦虑甚至丧失治疗信心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事实上,丙肝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大约有70-80%的丙肝患者可以通过规范治疗治愈。但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丙肝的防治需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丙肝,患者应当即接受治疗,尽可能缩短诊断到治疗的时间,最大限度降低丙肝给肝脏带来的危害。胥婕主任强调,丙肝越早治疗,其肝硬化肝癌的风险越低,获得治愈的机会更高。如果延误治疗,等到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就为时已晚了。
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指出,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国内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临床数据显示,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过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近80%的患者可获得治愈。而这次,世界卫生组织丙肝指南也是呼吁所有慢性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强烈推荐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全面替代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可以获得更高的治愈率。
为帮助丙肝患者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据胥婕主任介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疾病科(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将于5月28日(星期四)9:00-11:00,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楼前举行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丙肝患者关爱咨询活动,届时该院的相关专家将为公众提供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等的咨询和宣教,欢迎广大市民前往参加。
|